福建莆田:51名选手上演装载机技能“大比武”
福建莆田:51名选手上演装载机技能“大比武”
福建莆田:51名选手上演装载机技能“大比武”
《福建日报》2025年7月5日第08版(bǎn)
5月1日、8月16日——这两个日子,在泉州许多渔民家的(de)日历(rìlì)上,都被画上了标记。其间是长达三个半月的海洋伏季休渔期,讨海人恋恋不舍(liànliànbùshě)地“洗脚上岸”,生活轨迹发生了转换。
海洋伏季休渔(fújìxiūyú)是我国重要(zhòngyào)的渔业资源养护制度。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提供的信息显示,今年泉州执行伏季休渔的“在册渔船”共2049艘,此外(cǐwài),还有8000多艘乡镇船舶(chuánbó),同样被要求不能从事捕捞作业。
逆流而行的风吹皱(zhòu)了东海一隅的海平面,石狮祥芝渔港、晋江深沪渔港等停进了众多大型(dàxíng)捕捞渔船,曾活跃在(zài)泉州(quánzhōu)湾、围头湾、深沪湾、西沙湾的小渔船顺其自然地锚在水里,避风坞里已听不见轰隆嘈杂的马达声,唯有船底与浪花耳鬓厮磨。
不搞捕捞作业,暂别(zànbié)赖以为生的大海,对(duì)渔民们来说并不是开启悠长假期。那么,他们都在忙些什么?近日,记者来到泉州(quánzhōu)部分沿海县市一探究竟。
修船补网“充电”拿证(názhèng)
记者(jìzhě)来到石狮祥芝渔港时,已经进入休渔期一个多月,600多艘渔船蛰伏于此,绵延数百米。令人意外(yìwài)的是,这里并没有“放暑假”的感觉,渔民们脱下高筒捕鱼(bǔyú)雨靴,换上(huànshàng)平常很少穿的休闲鞋,可生活轨迹仍围绕着一艘艘渔船。
“要是以为渔民开始躺平晒太阳,那可就大错特错了。”渔民蔡茂新告诉记者,修葺渔船(yúchuán)是休渔期雷打不动的工作,现在进行全方位(quánfāngwèi)的“体检”和“治疗”,保证渔船“健康(jiànkāng)”,开渔后才能(cáinéng)跑得快、跑得稳。
“从发动机、拉网机再(jīzài)到储鱼舱,工人要花3到5天逐一听声辨障,还要为钢丝绳、轴承上润滑脂,然后电焊修补、除锈、打磨、补漆,正常保养要一个多星期。”蔡茂新(càimàoxīn)在祥芝渔港(yúgǎng)拥有2艘40多米长的渔船(yúchuán),算是发展较好的渔民,修船期间,他都会在现场监督。打了(le)30多年鱼,他见证了从木壳船到机械渔船的转变,修船的步骤也更精细(jīngxì)严格。
工人在对船身进行电焊(diànhàn)修补。
“爱拼(pīn)才会赢”是蔡茂新一直挂在嘴上的(de)话,“对于渔民来说(láishuō),只有吃苦耐劳,不断在风浪中打拼和冒险,才能获得财富”。他坚信,渔船对于讨海人来说就是“出生入死”的伙伴,只有精心照顾好,才能在和大海的搏斗中占据(zhànjù)上风,顺风顺水、满载而归。
早上7点多,渔民老邱捧着一张渔网,和(hé)同伴坐在祥芝渔港一隅的阴凉处已经3个多小时(xiǎoshí)了。一群50多岁的阿伯,像阿婶一样精细地飞梭走线,全然(quánrán)没有平日在海中乘风破浪的模样。
粗糙的(de)(de)大手灵巧地在渔网间穿梭,一针一线编织着心中的斑斓。老邱说,他们要在钢丝绳上缠上一圈圈尼龙绳,再用锤子敲打锤实,这样渔网就不容易破洞。这些补好的渔网卷(juǎn)起来比人还(hái)高,像一座座小山包。
休渔期要忙的事还有很多,修船补网只是“例行功课”,渔民们还会趁机对驾驶舱、生活区(shēnghuóqū)以及(yǐjí)各类安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,提升(tíshēng)在船上吃、住(zhù)、娱等日常生活的舒适度。他们要在8月开渔前,为再次出海做好万全准备。
“一艘渔船价值(jiàzhí)上百万、上千万元,不好好打理怎么行?”和(hé)蔡茂新一样,渔民们隔三岔五就会去海边巡船,还要带上水桶和抹布,把船舱和机器擦洗一番(yīfān),再把船舷下寄生的藤壶清理(qīnglǐ)干净,让这些维系全家生计的“船伙计”更精神些。
有这些吃苦耐劳(chīkǔnàiláo)的渔民(yúmín),和着淡淡海腥味的渔港,休渔后也不曾冷清过。此间,渔民们也会给自己安排“充电”计划。
来自省外的渔民老何之所以对“充电(chōngdiàn)”念念不忘,是因为去年未考取相关证件而错失高薪(gāoxīn)岗位,今年他果断报了班。“海上急救课练了3次人工呼吸,消防(xiāofáng)演练(yǎnliàn)时灭火器喷得满脸干粉……”自嘲的他忍不住憧憬道,“等证到手,说不定我的电话就会被打爆了!”
在泉州海洋职业学院,看着眼前一台可模仿各种船舶类型、模拟不同(bùtóng)水域和天气的船舶操纵模拟器,老何不禁(bùjīn)发出惊叹:“好家伙,把大海搬进屋里(wūlǐ)了!”操作台前,多名培训学员尝试着“控制”航速与方向(fāngxiàng),体验“追波逐浪”。“以前出海靠经验,现在法规(fǎguī)和安全技能都得系统学。”课间,老何趁热打铁刷题,不一会儿笔记本上便记满了理论(lǐlùn)培训的重点。
渔民在船舶操纵(cāozòng)模拟器前培训技能。
利用休渔期对渔民(yúmín)进行理论和(hé)实操培训、安全警示教育、应急演练(yǎnliàn)等,已被相关部门列入计划,其核心是守好海上安全。泉州海洋职业学院船员培训学院教师林永盛(línyǒngshèng)说,渔民充分利用渔船伏休进港的这段时间,参加各类证书培训,“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渔民来说,把理论灌输转变为直观实训(shíxùn),能让他们愿意学、记得住”。
来自四面八方(sìmiànbāfāng)的渔船穿梭(chuānsuō)竞逐,互泼“幸福水”“吉祥水”,以别样方式互祝吉祥,祈求平安兴旺。5月31日,正值传统节日端午节,第十九届闽台对渡文化节(wénhuàjié)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在石狮举行。
渔民海上泼水互祝吉祥(jíxiáng)。福建日报记者 王毅 摄
当日,蚶江古(jiānggǔ)渡头成为欢乐的海洋(hǎiyáng),渔民在海上泼水、海上捉鸭、龙舟竞渡、“王爷船”巡海等传统项目中,尽情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。
6月8日,石狮祥芝斗美湾民俗活动(huódòng)精彩上演,渔民挥桨奋楫、齐心争先(zhēngxiān),驾驶龙舟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,他们的家人则在岸边(ànbiān)观战,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,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。
渔民驾驶龙舟如离弦之箭劈波斩浪。(石狮市融媒体(méitǐ)中心供图)
三个半月的休渔期,是渔家文化(wénhuà)的“延续期”。在这(zhè)难得的闲暇时光里,渔民也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(jiārén)、访亲会友、放松身心。但这期间没有捕鱼的收入,也有很多人要面对生计的压力。
虽然休渔期有政府补贴,但许多(xǔduō)渔民也会在这段时间找兼职来增加收入,有人选择外出、进厂打短工,也有人深入市场从事海产品买卖。常住石狮的(de)河南籍渔民杨铁虎选择打零工补贴家用,晋江渔民林标榜则到(dào)批发市场去当搬运工,他们一天收入几百元,确保全家(quánjiā)生活在休渔期间(qījiān)平稳过渡。
随着泉州文旅的(de)日益兴旺,也有不少渔民利用当地地域、景观优势吃上“旅游(lǚyóu)饭”。休渔期恰逢暑期(shǔqī)旺季,民宿、海鲜排档、渔家乐等人气居高不下,正是需要帮手的时候。
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,部分渔民从电商(diànshāng)中找寻机会,开拓(kāituò)谋生新路子:将休渔前收获的海鲜存入冷库,通过直播平台“反季”销售(xiāoshòu)——直播间内,主播正在展示冰鲜黄花鱼,手机订单不断(bùduàn)跳动,“本港海鲜”的招牌在屏幕上格外醒目。
虽然外行干副业“钱难挣”,但这些在新赛道上奔跑的身影,再次放大了渔民“闲不住(xiánbúzhù)”“能(néng)吃苦”的特质。
渔民“洗脚”易,观念“上岸(shàngàn)”难。有着37年捕捞经验的晋江渔民老魏(lǎowèi)说,一直以来,他在海上的时间比在陆地上还长。大部分人在休渔(xiūyú)期转产转业的尝试,他还不太能适应——“在海上,看到有鱼就下网,没鱼就下锚睡觉,时间自由,工厂、工地要的大多是熟练工,我们(wǒmen)除了打鱼,啥也(yě)不会。”最终他选择(xuǎnzé)加入朋友的海上养殖基地,休渔期就养殖鲍鱼、海蛎、紫菜等。
“我们渔民就一毛病,离不开海味(hǎiwèi)!”没有海味的(de)(de)日子会是什么样?老魏说不上来,“有一次去内陆省份的火车上,我随身带着虾酱,打开瓶盖那一刻,车厢都弥漫着海虾的味道,其他乘客(chéngkè)都投来好奇的目光。”
休渔期为泉州数以万计传统渔民日出而作、日落而息的打鱼生活按下了转换键。有人继续拼搏,有人陷入迷茫(mímáng),也有人在探寻出路(chūlù)。
大部分渔民抱持乐观态度。除了他们一直以来具备吃苦耐劳、敢(gǎn)拼会赢的品格,让(ràng)这一古老行业在新(xīn)风口中扎牢根基,政府部门也积极想方设法助力渔业转型,为渔业与新业态融合牵线搭桥。
6月一个(yígè)阳光明媚的午后,惠安县山霞镇(zhèn)青山湾海面上劲风阵阵、波涛层层。记者见到渔民陈满堂时,他(tā)正打着赤膊,为稍后的下海训练做热身准备。
陈满堂有(yǒu)一艘小(xiǎo)渔船,平日出海当天就能来回。“一天不游就浑身不舒服。”他告诉记者,渔民和水最亲近,闲暇之余就喜欢游泳。2018年加入山霞镇水上救生救援志愿大队(简称(jiǎnchēng)“救援队”)后,只要条件允许,他更是(gèngshì)每日必游,训练时长一般在1小时左右。
休渔期正逢海边游客猛增,“这是救援工作最忙的时候”。作为救援队大队长,陈满堂告诉记者,今年6月起青山湾景区闭园升级,救援队成员加强了巡逻,以防有(yǒu)不知情游客在此(cǐ)遇到(yùdào)危险。
“前段时间,救援队刚刚在那边救了一位80多岁的(de)老太太。”顺着(shùnzhe)他手指的方向,记者看到(dào)一块礁石凸出于(yú)海面,被浪花不断击打。据他介绍,当时正值涨潮,海上风大(dà)浪大,在礁石上撬海蛎的老人由于太过专注,没注意到礁石已被海水淹没,因而身陷危险。救援队成员发现后,立刻游泳前往礁石附近,三人协作救下老人。
这样的故事年年皆有。2023年,救援队获评“2023年度泉州市水上(shuǐshàng)救生(jiùshēng)志愿者先进集体”,陈满堂被授予当年度(dāngniándù)“泉州水上救生志愿者公益个人”荣誉称号。采访中,记者还了解到,在青山湾附近,热心于海上救护工作(gōngzuò)的渔民(yúmín)不在少数。不仅救援队成员(chéngyuán)中有多个渔民,当选2016年见义勇为“中国好人”的青山湾海上志愿救护队更是由当地渔民自发组建。
“除了(chúle)游泳技巧,救援队日常训练还包括桨板应用及心肺复苏等救援技巧。”陈满堂说,不久前(bùjiǔqián)他们组织开展了“桨板速救”专项演练,设置单人救援、双人协同、群体遇险等6个课目(kèmù),并特别模拟(mónǐ)离岸流、礁石区等特殊险情处置,以检验新型桨板救援法的实战效能。
“休渔期,我知道有些(yǒuxiē)渔民(yúmín)会出门打零工,但我更喜欢在这里帮助别人。”风自海面恣意吹来,他和同伴一如(yīrú)往常,顶着波浪,熟稔地向海中游去。
石狮祥芝渔港停泊着600多艘(duōsōu)渔船。
事实上(shìshíshàng),就如陈满堂一样,讨海人的“B面”人生不只在短短的三个(sāngè)半月间,更在日复一日的褶皱里。
在被誉为“海上枫桥”样板的石狮祥芝渔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(简称“调委会”),调解员(tiáojiěyuán)蔡金拐指着一侧铺满调解员照片的墙面告诉记者,“里边(lǐbiān)有不少渔民”,作为一个行业自治的调解平台,大家都是奔着做(zuò)公益的目的而来(lái),兼任调解员的渔民即使在开渔后,也时常在讨海归来期间(qījiān)挤出时间,参与相关工作。
休渔(xiūyú)以来,蔡金拐他们已调解了多起涉海涉渔纠纷,“休渔期,大家不再急躁。坐下(zuòxià)来,喝着茶,听着海浪声,很多矛盾就解开了”。
调委会会长、“全国模范调解员”蔡清筑也曾是渔民。他表示:“当事双方‘公说公有理、婆说婆有理’,如果调解员没有海上作业现场经验和专业知识,很难让双方信服(xìnfú)。”2024年,调委会共调解矛盾纠纷(jiūfēn)120起,调解成功率(chénggōnglǜ)100%,调解金额达1773.88万元(wànyuán),实现“小事不(bù)出船、大事不出港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起航,依旧(yījiù)是收获的季节
福建日报(fújiànrìbào)记者 汤海波
换下包裹严实的工装,渔民们转换(zhuǎnhuàn)面孔的同时,外人感叹(gǎntàn):原来他们都不年轻了!
沧桑(cāngsāng)的面庞,印证了(le)记者的忧虑:愿意(yuànyì)出海的年轻渔民越来越少了。捕鱼业与建筑等传统行业一样,四五十岁的从业人员成为中坚力量,甚至(shènzhì)有的古稀老人仍在驾船出海。不少渔民的后代改行了,也有很多人中途转产。
休渔期保护了渔业资源,让更多海洋生物得以更好地繁衍。但是岸上(ànshàng)的渔民,如今(rújīn)正面临着“后继无人”的担忧。
出现这个境况,有传统渔业收入波动的(de)因素,也有近些年引导传统渔民转产转业的影响,与作业方式追不上时代浪潮同样(tóngyàng)有所关联。
“出海作业枯燥乏味又辛苦,谁还想去(qù)捕鱼?”
在采访中,不少“渔二代”“渔三代”说,海上讨生活远没有外面的(de)(de)世界丰富多彩,收入也不稳定。随着生活形态的变化,越来越(yuèláiyuè)多年轻人(niánqīngrén)有了更多的选择,从事各行各业,一年到头有时挣得比渔民还多,退出似乎是“理所当然”的。
对于渔民个体而言,这样的变化未必是(shì)件坏事。但辽阔海洋(hǎiyáng)作为“蓝色粮仓”,急需新鲜血液来注入活力。出海打鱼不仅是个体力活,也需要经验、技术,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(zàishíjiànzhōng)去掌握,老一辈的经验也须传给更(gèng)年轻的一代。
如何留住年轻人、吸引年轻人来从事这个行业,是一个摆在面前不得不(bùdébù)去解决的(de)问题。
政府部门、行业协会在(zài)想方设法助力海洋渔业转型,鼓励科技创新,推动渔业向现代化、智能化方向发展(fāzhǎn),提升渔业生产(yúyèshēngchǎn)效率。我们乐观其成。
破题不容易,需要各方紧密携手抓症结,需要盯紧渔民(yúmín)的所思(suǒsī)所盼,为他们谋福利办实事。
所幸,年轻人还是热爱(rèài)冒险的。
“海上那些风浪,风里有水,水里有风。”听老渔民讲述着自己年轻时的历险(lìxiǎn),他们(tāmen)甚至有些兴奋。
靠海吃海。大海为人们带来的希望(xīwàng)一直都在(zài)。无论是渔民真正“洗脚上岸”,还是选择继续出海,渔业都不会消失,时代发展(fāzhǎn)会为渔民带来更多机会。
大海是不会老的。下次起航,依旧会(yījiùhuì)是收获的季节。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